
美乌抱团写和平剧本 这戏能演下去吗 不对称联盟的真相。2025年11月23日,瑞士日内瓦,美国与乌克兰代表共同宣读了一份措辞谨慎的联合声明。他们用“建设性”、“相互尊重”和“有意义进展”来形容这场磋商,仿佛两国正以平等身份共绘和平蓝图。然而就在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斥责乌克兰领导人“毫无感恩之心”。外交辞令的温文尔雅与霸权话语的赤裸施压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这场和平谈判背后的权力不对等。

美乌双方正在就一项结束俄乌冲突的“28点”新计划进行密集磋商,并已形成初步框架协议。尽管声明强调任何协议都必须维护乌克兰主权,最终决定权也由两国总统共同掌握,但现实远比修辞复杂。自2022年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020亿美元援助,其中350亿用于2024年的国防预算,占其总支出的35%。资金支持的背后,是战略主导权的悄然转移。
这种关系正是国际政治中典型的“不对称联盟”:弱国为生存依赖强国援助,却在无形中让渡决策自主。乌克兰名义上是盟友,实则深陷“安全依赖陷阱”——它需要美国的武器、情报和财政输血,但每一次接受援助都在削弱其谈判筹码。正如2020年美国绕开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达成《多哈协议》,当战略利益转变时,强国可以抽身而去,而依赖者只能被动承受。今天的乌克兰正站在相似的历史节点上。
有人或许认为,乌克兰仍保有否决权,美乌是合作关系而非主从关系。但权力不仅存在于条约文本中,更藏于资源分配与替代选项之间。乌克兰目前90%以上的高端防空系统、远程火力与卫星情报来自美国。一旦援助放缓,前线防线便可能迅速动摇。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所谓“共同决定”实质上成为单向服从。即便基辅想坚持己见,也必须先衡量华盛顿是否会因此削减下一批弹药供应。
长期依附外部援助已使乌克兰部分丧失独立规划安全的能力。军队装备体系围绕西方标准重建,国防工业受制于外援节奏,甚至连作战节奏也被美国国会拨款周期所牵引。真正的主权不仅在于领土完整,更在于拥有不受制于人的战略自由。当前路径将乌克兰推向一个悖论:为捍卫主权而战,却因依赖援助不断丧失主权的实质内涵。
乌克兰并非全然被动。近期,泽连斯基政府已启动突围行动:推动本土无人机量产并计划出口创汇,与欧洲探讨“以装备换弹药”的互换机制,还寻求从韩国、以色列引进新技术。这些举措虽短期内难以替代美国支持,却释放出明确信号——基辅正试图打破援助依赖的单一路径,重建战略自主的根基。
真正的和平不应建立在脆弱的恩赐之上。美国若真心支持乌克兰主权,就应帮助其建立可持续的自卫能力,而非将其锁定在永久依附的轨道中。乌克兰的长远出路不仅是赢得战争,更是赢得摆脱依赖的资格。没有自主的安全不是安全;没有独立的和平终将破灭。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