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瑞哲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走进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一幅三折幕投影动画正缓缓播放,展现着马家窑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步入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体验基地,只见学生们学习着先民的彩陶技艺;置身于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琳琅满目的现代工艺品让马家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日,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的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在洮河之滨、彩陶之乡——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举行,八方来客汇聚于此,感受千年文明的独特魅力。

游客在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摄
“马家窑文化作为先民的珍贵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去守护、去解读、去传承、去发扬光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彭明浩说。
代代守望
马家窑文化因首先发现于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是甘肃省分布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存。它如黄河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水平。
在以马家窑遗址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体验基地,来自甘肃省各个中小学的学生们坐在小桌旁,手里攥着湿润的泥坯。揉、搓、按、捏间,一团团泥土在同学们的指尖变幻成陶罐。千年前先民的制陶技艺,被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唤醒、延续。
“基地希望用研学旅行的方式,让孩子们化身古代的陶艺人,与千年前的文明对话,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成为马家窑文化新的‘守护神’。”基地负责人肖同岷告诉记者,基地总占地面积达1000亩,总投资超4000万元,已吸引上万名学生前来研学,成为体验和传承马家窑文化的重要平台。“未来,我们将努力将基地打造成集考古探秘、非遗传承、数字互动、田园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吸引各方游客、学生前来,了解和守护马家窑文化。”肖同岷说。
处处新生
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同样让马家窑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活力。走进小镇,工人们将陶泥与水调和成泥浆,再注入模具,制作出含有旋涡纹、蛙纹、鸟纹等马家窑文化元素的14款文化产品。
“从抽象符号到实体产业,我们尝试用传统的马家窑文化‘装饰’现代工艺产品。”小镇内马家窑世界彩陶文化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承朴告诉记者,“小镇不仅是游客参观的胜地,也是文创产品销售的重要窗口。”目前,小镇已形成了从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作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蔡承朴明白,要想真正让马家窑文化传承下来,仅靠销售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让马家窑文化被更多人看到,被世界看到。为此,小镇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签约共建大学生陶艺实习基地,精心打造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现代陶艺课程、西方陶艺鉴赏实践等百余门研学课程,并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大师工作室,与制陶艺人面对面交流。结合马家窑文化元素创作个人毕业作品,赋予马家窑文化新的内涵。
此外,小镇还积极与国际接轨,邀请意大利等国的艺术家来到小镇,让他们从彩陶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让世界感受马家窑文化的魅力。
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说,马家窑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是甘肃文化富矿之一,被学术界公认为与敦煌文化齐名。下一步,他们将坚持文化赋能、以文兴业,充分利用马家窑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为先、筑牢传承根基,强化研究阐释,深挖文化精神内涵,推动活化利用,创新文化传播与体验方式,增强文旅产业带动效能,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与活力。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