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讨论了我国中型和战术运输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能性,比如使用四台5000千瓦涡桨发动机,进一步推进国产战术运输机的研发。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国际上不可忽视的机型——乌克兰的安70战术运输机。这款飞机的能力非常强大,最大载重达到47吨,几乎和伊尔76相当。那么,中国是否有可能仿制、升级或者改进这一设计呢?
安70战术运输机:一个令人遗憾的项目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中型运输机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运9系列和美国的C130系列中型运输机,普遍采用四台涡桨发动机,最大载重大约为20吨。而欧洲联合研发的A400M战术运输机,则采用四台TP400-D6涡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41吨,最大载重可达36-37吨。这款飞机的设计堪称战术运输机中的佼佼者。
然而,当我们将A400M与安70放在一起时,它显得有些逊色。安70是苏联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发的项目,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项目转交给乌克兰。1994年,安70成功首飞,但之后的30年里,这款飞机经历了多次波折,至今仅完成了三架原型机的制作,尚未定型,更别说投入批量生产了。
展开剩余70%安70的技术难题
安70战术运输机采用四台D-27型桨扇发动机,能够兼容涡桨和涡扇发动机的技术特点。这使得它的最大载重达到惊人的47吨,几乎与大型运输机伊尔76相当。然而,桨扇发动机的技术非常复杂,发展难度极大。根据公开资料,安70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45吨,其尺寸、翼展、空间等方面与A400M类似,但运载能力却远超其余中型运输机。
在当前中国军事需要的新一代战术运输机的背景下,运8和运9系列的20吨最大载重已无法满足对中型装甲车或大型八轮车等装备的运输需求。因此,中国确实需要一款新的战术运输机,能够与运20系列大型运输机形成互补。
是否应该借鉴安70?
然而,作者认为,中国并不需要,也暂时无法仿制安70战术运输机。首先,安70的桨扇发动机技术并不稳定,且其单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高达13600千瓦,而目前中国在涡扇、涡桨和涡轴发动机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桨扇技术仍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贸然进入这一领域可能会带来技术风险。相比之下,使用涡扇或涡桨发动机可能会更稳妥,毕竟这些技术更加成熟。
此外,安70的运载能力几乎与大型运输机相当,若中国发展类似的战术运输机,实际上与运20系列运输机的任务会产生重叠,因此没有必要发展类似于安70的机型。
适合中国的新一代战术运输机
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战术运输机呢?作者认为,运载能力约为30吨的运输机更为适合。中国的中型装甲车、八轮战车等,重量大多在20多吨,因此需要一款能够承载这些装备的新一代战术运输机。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在涡扇发动机方面已有了一定技术基础。例如,运20B大型运输机就采用了涡扇20B发动机,若将这种发动机用于战术运输机,应该能够满足需求,类似于日本的C-2战术运输机。另外,中国目前也有成熟的5000千瓦涡桨发动机,若以四台此类涡桨发动机为动力,可能会发展出类似A400M的缩小版战术运输机。
两种发展方向
针对新一代战术运输机的动力配置,作者提出两种可能的方案:
1. 采用涡扇20B发动机(类似日本C-2的设计),这可以保证技术成熟,但后期的拓展性可能不如涡桨发动机。
2. 采用四台5000千瓦涡桨发动机,这一配置不仅具备较高的性价比,而且在野战机场和高原机场起降的能力更强,能够为未来的特种任务平台(如预警机、反潜巡逻机、侦察机等)提供良好的支持。
总体而言,第二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涡桨发动机在性价比和兼容性上具有更大优势。
结论
在运20系列全面投入使用之后,中国在运输机领域的重点将转向新一代战术运输机的研发。对于解放军来说,发展一款适合30吨级载重、兼具高原与野战机场起降能力的新型战术运输机,将是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布于:天津市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