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母舰队在南海的行程真的是相当低调,完全没有展现出什么亮眼的表现,反而是灰溜溜地离开了。不过,这并不妨碍英国方面借此机会“加戏”,声称自己的军舰在台湾海峡遭到了解放军的“模拟击杀”。
虽然英国航母舰队的亚太之行几乎全程表现不堪,但英国媒体还是努力找到了一个角度来提升这次行动的“价值”。比如《泰晤士报》就指出,英国的“里士满”号护卫舰在经过台湾海峡时,遭到了中国解放军战机的“模拟导弹攻击”,虽然没有发射实弹,但攻击的路径与实战非常相似。英媒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一艘英国军舰会跑到中国的家门口,而是反过来指责这是对他们的“警告”和“挑衅”。
先说说英国这支航母舰队的亚太之行,起初他们宣称要展示“全球存在”,结果整个行程的表现都透着一股子心虚。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带着舰队一路闯入亚太,但除了在南海挑起一些小争端,做了几次演习外,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亮点。最让人失望的是,当舰队抵达最敏感的台湾海峡时,英国人立刻显得底气不足,航母根本不敢露面,竟然派了一艘“里士满”号护卫舰,而这艘护卫舰还得跟着美国的驱逐舰才敢在台湾海峡活动,简直是典型的抱美国大腿。更讽刺的是,这艘护卫舰还发了推特炫耀,好像这是个重大挑衅,完全忘记了“无害通过”的国际法原则。
展开剩余72%对于这种挑衅行为,解放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东部战区立即派出海空兵力全程监视,英舰稍有动作,解放军就紧紧跟上。解放军的武直-10直升机一开始在1400米高度进行警戒,看到英舰的舰载直升机试图试探时,直升机迅速降至300米低空盘旋,威慑力十足,最终导致英舰航速降至17节,不再敢轻举妄动。
至于媒体所说的“模拟导弹攻击”,即便这是真的,也不过是各国应对挑衅时的常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解放军既展现了自己的拦截能力,又避免了冲突升级,既专业又克制。然而,英媒却根本没有提到自己先是挑衅,反而一味哭诉中国“威胁”,这不就是典型的小偷进门被抓还骂主人过分吗?
过了半个月,英国媒体突然翻出这事炒作,显然是想转移焦点。毕竟这次航母之行实在是尴尬,航母的故障不断,甚至还折了艘驱逐舰,所谓的“展示实力”最终成了公开的笑柄。通过将自己描绘成“被模拟攻击的受害者”,他们希望把舆论的关注从自身的失态转移到所谓的“中国威胁”上。此外,这也是英国向美国表忠心的举动。近年来,英国国力下滑,海军的舰艇数量不足,却仍然硬撑着要“重返亚太”,实际上就是想通过配合美国获得一些贸易和安全上的好处。让“里士满”号闯台海并遭遇“模拟攻击”,实际上是在向华盛顿递交“投名状”:看,我为了你们冲锋陷阵,甚至都被中国“打”了,快给我点好处吧。
不过,英国的这一算盘并没有那么隐秘。英国一方面宣称自己是“全球大国”,一方面却得依赖美国才能靠近台湾海峡;一方面在联合国装作有影响力,另一方面却被中国戳中马岛的痛处——在英国舰船挑衅台湾海峡的同时,中国在联合国公开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直接揭露了英国的殖民历史。中国通过这种方式把英国的软肋抓住了:你敢在我家门口闹事,我就揭你老底。
更尴尬的是,英媒还在说“中方不敢开火”,这纯粹是自欺欺人。回想当年“紫石英号”在中国内河挑衅时,解放军说开火就开火;现在中方只是进行“模拟攻击”,实际上已经是在给英国留面子,真要逼急了,解放军根本不怕开火。
最终,英国这出戏演得越热闹,越暴露出它的尴尬。它想通过挑衅中国刷存在感,但却没有能力承受反击;它想通过依附美国维持大国幻觉,结果成了别人眼中的小丑。无论是解放军的“模拟击杀”,还是低空威慑,都清楚地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侵犯的。不管是过去的“紫石英号”,还是现在的“里士满”号,敢来挑衅,就得遵守规则。
如果英国真能反思,就应该着眼于提升自己的实力,而不是靠挑衅来刷存在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似乎还没有从“大国梦”中醒来。不过,清楚的一点是:中国已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对象。英国如果继续这么投机取巧、挑衅,最终只会让自己更加丢脸。这场闹剧本质上就是:挑衅者试图装可怜博得同情,结果却暴露了自己的虚弱,让全世界看清了谁才是捍卫和平的一方。
发布于:天津市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